因為每次在列印的時候,如果將溫度設定在 185°C 或者更高的時候,都會出現牽絲的狀況;或者是擠出頭在降溫的時候,總是在降溫的過程裡頭,會從擠出頭一直流出融掉的料。
然後就在想說,是不是因為熱敏電阻離加熱陶磁墊片有點距離的關係。
不是特別想把它們強壓到很接近的狀況,要是因為這樣又讓其中一個零件掛掉,就又囧大條了 ~ ‧~
因為每次在列印的時候,如果將溫度設定在 185°C 或者更高的時候,都會出現牽絲的狀況;或者是擠出頭在降溫的時候,總是在降溫的過程裡頭,會從擠出頭一直流出融掉的料。
然後就在想說,是不是因為熱敏電阻離加熱陶磁墊片有點距離的關係。
不是特別想把它們強壓到很接近的狀況,要是因為這樣又讓其中一個零件掛掉,就又囧大條了 ~ ‧~
一開始在安裝,進料馬達部件的時候,就已經覺得這個位置的齒輪位置並沒有很恰當。
在把進料結構重新拆掉的過程,轉鬆無頭螺絲之後,然後就會發現,如果齒輪在靠近中間而且在推拉線料的過程,可以感覺到在比較順暢的位置的時候,是很有機會去卡到進料馬達機構部件中,這個軸承蓋的部份的。
拆下來的時候,它就很自然的裂開了;決定用三秒膠黏回去。
用斜口鉗修剪完之後的樣子。
在拆裝的時候,進料馬達部件的這個軸承就掉了,一直沒有注意到是掉到這裡,還因此花了個把個小時在清掃地板順便找它,結果是跑到這邊來了。
上頭的這塊板子是,去找了在鶯歌的網友拿粗胚版的磁磚當底板用;以測試的結果來說,並不如預期,在沒有塗口紅膠的狀況之下,並沒有辦法順利著料。
重新裝回去之後,呈現出來的狀態;這個位置如果是原本沒有剪掉的形狀,就會卡到了。
#ATOM3DP, #DeltaPrinter, #PartFix, #FeederMotorPart, #部件修正
以 3D 印表機的使用來說,這算是第一次讓它正式上工,之前其它的列印都算是在進行測試而已。
一堆網友都拿過它來進行列印測試;此圖片也是從該處連結顯示來著的。
所以就跟一下風:Marvin KeyChain Link
天氣太冷的日子裡頭,總是會出現天外飛來一筆的意外 … 悲壯的是 … 不只一筆。
自從把印表機組起來之後,持續性的在進行一些校正和測試的動作至今(2015-12-30),不幸的問題總是會在不經意的時候發生 ~
或許是因為天氣太冷的關係,導致桿子和塑膠套之間的黏合脫膠了!
網友提供的 Delta 3D 印表機,三軸校正的工具和方法:
Delta printer calibration object calibrate tower position and rod lengths errors + instructions
作者的出發點,應該是和很多自行組裝 3D 印表機 的 Maker 想法是一樣的吧:好不容易把機器都裝好了,卻因為這些些微的誤差,再把整組卸下來校正,也不見得就能有效的縮小偏差範圍,除了可能越拆偏差越大之外,也可能在過程中的某些意外導致重要機件毀損,這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。也因為是極小範圍的誤差,那倒不如直接修正韌體來進行校正,還比較可靠,也不容易錯手。
比方,我的天殘手 ~ .~
沒有玻璃板這該怎麼辦呢?
手邊也沒有辦法找到那麼洽當可以當墊底的東西,直到找上了那本前公司某同事沒帶走,卻被我拿回來的天心寫真集,它的封面紙板硬度還夠、長寬也還能滿足條件,用它當墊底的,然後在鋪上一張噴墨用的印表紙,就這樣小試了一下。
…
還好五金行老闆幫忙湊了好一陣子,總算還能幫忙湊出四跟 M3 14 ~ 16 mm 不等規格的螺絲讓我將就著用,順道問老闆拿了把可換頭的攻牙刀。
既然有了攻牙刀,要用來轉平台底座 OID 024 這六個孔,難度就不算太高了;雖然這樣講,可是還是在其中一孔發生了慘劇,第一次鑽紋路的部份打得不夠深,球頭轉不進去了,使盡我熱愛著海賊王的傻勁,用力轉,還是轉不動 ~ .~
攻牙刀這東西應付塑膠這東西是這個樣子的,第二回合進出的螺紋,不見得能和第一回合的穩合,也就是說第二回合的攻牙,剛好把第一回合的紋全磨崩是常有的事,在這工具使用的邏輯上不難被理解,所以才會在這個出問題的孔上用力試轉看看,既然喝奶的力氣都使盡了也轉不動,就只能動用第二回合了,而且毫無意外的崩牙了 GG ~ 順便買回來的快乾,馬上派上用場 ~
為了比較順暢的安裝流程,在這個時候就順便把 滑塊機構 OID 023(x3) 共六個 M4 要裝球頭的孔都順便鑽一鑽了,以防又鑽的太淺,這次都刻意鑽比較深一點,不過就怕深到破孔而出就事了。
由於更之後的幾個組裝步驟,如集線盒、LCD 之類的,或多或少都會和擠出頭平台有組裝上的相依性在,滑軌則是獨立的系統,所以在準備弄好擠出頭平台之後,再轉進開始處理滑軌與馬達的部份 ~